就在刚刚,珠海高新区官网发布《珠海市高新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 年)》。
全文件15个章152节,更附上详细的《唐家湾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指引》,涵盖了高新区未来10年的发展规划。
其中,文件中提到,高新区2035 年规划常住人口控制在60 万人左右,实际管理服务人口约 70 万人。与斗门(规划常住人口控制在122万人;实际服务人口约150-180万人)相比仅为一半不到。
但是两个区的定位截然不同:
高新区的城市定位:国际一流未来科技城;湾区一流滨海生态科创城区;深珠合作示范区;珠江西岸应用型科技创新高地和科技场景应用示范基地;珠海高质量发展样板和经济增长极,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详看→定了!斗门发布重磅规划!未来10年再造新城!)
凤凰君阅读后选出了一些亮点,跟大家分享:
整个城市格局和片区发展方向,更清晰了
城镇发展格局:依托高新片区中心、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轴、唐家湾超级总部基地、金鼎智造城、星湾科创城、淇澳生态科技岛,构建“一心两轴五片”的城镇发展格局。
全区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海洋发展区 6 类一级规划分区。
我们重点看城镇发展区的划分:共划分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商业商务区、工业发展区、绿地休闲区、交通枢纽区、战略预留区、城镇集中建设区、城镇弹性发展区等9 类二级分区。
衔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心体系,建立“1 1 2 N”的城镇体系。二个“1”是指金银湾总部经济专业化中心和高新片区中心,“2”是指金鼎、北站两个基本城市组团中心,“N”是指21若干个邻里中心。
构建“一心两轴五片”的空间发展格局。“一心”:未来科技城核心。“两轴”: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轴。“五片”:未来科技城中心区、唐家湾超级总部基地、金鼎智造城、星湾科创城、淇澳生态科技岛。
规划中还提到:结合城市中心体系和轨道站点划定地下空间重点建设范围,将金银湾市级专业化中心、高新片区中心、北站及金鼎新镇中心片区划定为地下空间重点建设地区。
加强外联内通的综合交通格局
综合交通格局方面也有亮点,凤凰君结合“区域协作”篇章,给大家划出部分重点:
1、打造“五横六纵”路网骨架,完善片区城市道路系统建设,加快推进北围片区东部、金鼎片区、那洲片区、后环片区的城市道路建设;
2、积极推动唐家港建设港城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支持唐家港水上客运的开通与运营,强化高新区与环珠江口湾区沿海城市、珠海海岛的水上交通联系,丰富高新区对外交通层次。
3、打造高新区“五横六纵”路网骨架,实现全区15分钟上高速。“五横”即伶仃洋通道、创意中路、港湾大道(下栅至唐家)、金峰路、香山路;“六纵”即西部沿海高速(含二线公路)、金环路-金溪大道、金琴快线、兴业快线西线、唐淇路-兴业快线东线、创意中路-港湾大道。
4、加快建设深珠通道等区域性通道,加强高新与深圳交通联系;
5、协调珠中交界处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加强跨市市政道路衔接,打通跨界断头路,进一步提升珠中交通联系。
▲高新区交通枢纽 图源:凤凰君
唐家港区域与深珠合作示范区
凤凰君留意到,关于唐家港港城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中多处提及。其中包括:
依托唐家港、产业园区和滨海城镇,差异化布局发展港航物流、海洋科技、邮轮游艇、滨海旅游等产业,推进陆海产业协同发展。
加强唐家港地区的用地用海功能协调,统筹陆海港口、仓储等用地用海需求,促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
探索在陆地建设产业平台和研发机构,在海域海岛进行用海配套的发展模式。
加强陆海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对接,统筹陆海公共服务配套及景观风貌建设,推动港湾大道形象轴打造,与情侣路衔接,共同营造情侣路滨海活力景观带。
这不免让人猜测,如今久未投入运营的唐家港,未来将成为高新区最为重要的交通节点与景观节点。关于大家关注的后环,也提及:
在后环等有条件地区共建深珠合作示范区。探索建设跨界生活服务设施共享示范地区,推进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一体化,打造“30 分钟生活圈”,构建高新与深圳协调发展新格局。
▲高新区国土空间控规线规划图截图
国土看高新区详细的规划内容,不妨添加凤凰君微信号获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