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珠海金湾区官网发布《珠海市金湾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 年)》。
从中可知,该规划范围为金湾区行政辖区的全域国土空间,含红旗、三灶、南水、平沙4个镇,下辖14个行政村与28个社区。
划基期年为2020年,目标年为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规划内容涉及城市、产业、交通、民生等多方面,下面我们来看看部分重点内容。
(详看→定了!斗门发布重磅规划!未来10年再造新城!)
规划目标与近期行动计划
规划目标:
至2025年,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珠江口西岸海空枢纽能力持续提升,基本建成展现珠海新风貌的活力品质幸福新城。
至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化、未来型生态型智慧型城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市典范,支撑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
成为珠海市产业中心、交通中心和城市新中心,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支撑珠海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连接港澳的枢纽城市 。
至2050年,全面建成可持续发展现代化城区,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
支撑珠海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个方面打造全球样板,建成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最前列的代表性城市 。
近期行动计划:
结合近五年发展目标,充分衔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科学合理提出近期重点行动计划。
产业方面,加快推进红旗镇工业园南拓区、新能源产业园、高端打印产业园等新产业园建设,保证产业用地供给。加强现有产业园区内用地整备,促进园区低效用地提质增效。
交通方面,加快提升珠海金湾机场、高栏港枢纽交通服务能力,有序推进区内高快速路建设提升工作,逐步完善内部路网结构及场站设施配套,推进外联内畅的综合交通系统加快形成。
城市方面,逐步推进西部市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支撑形成珠海“双城”空间发展格局。
民生方面,持续推进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民生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镇体系布局
落实并细化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心体系的要求,建立“1 1 5 N”的城镇体系。
“1”分别是指西部市级综合服务中心和金湾片区中心。
“5”是指西湖、航空产业园、平沙、平沙新城、南水五个基本城市组团中心,“N”是指若干个邻里中心。
规划构建“一心双港、一带两轴、一城两片”的城镇空间结构。
“一心双港”:“一心”指支撑珠海双城发展的西部市级综合服务中心(含金湾片区中心),“双港”指区域枢纽机场珠海金湾机场和区域枢纽港高栏港。
“一带两轴”:“一带”指自高栏港起,沿高栏港高速、联系富山工业园的临港产业带;东西向轴线指联系金湾区西部中心城区与临空、临港产业片,沿珠海大道的城市发展轴,也是联系东部中心城区的主要轴线;南北向轴线指联系斗门城区、贯穿西部中心城区,主要沿双湖路的西城活力轴。
至2035年,形成“市级中心-片区中心-基本城市组团中心-邻里中心”四级中心体系。
市级中心指西部市级综合服务中心。
片区中心指金湾片区中心。
基本城市组团中心包括西湖、航空产业园、南水、平沙和平沙新城5个基本城市组团中心。
邻里中心结合10分钟生活圈布局,强化社区服务功能。
“一城两片”:包括西部中心城区、临港产业片和临空产业片。
产业空间布局
坚持工业强区,构建高端制造产业体系。
依托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航空产业园、联港工业区等重点产业园,补强产业链,推进产业体系化、高端化发展,完善工业协同发展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形成“大集中、小集聚”的产业空间布局。
依据《金湾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机制优化改革方案》,形成“7 3 1”产业园布局。
“7”指联港工业园、生物医药园、精细化工产业园、石油化工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航空产业园、游艇产业园等7个现状重点产业园;“3”指新能源产业园、红旗镇工业园南拓区、高端打印设备产业园等3个新增产业园;“1”指高栏港综合保税区。
建设“低租金、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全、运营优”的5.0产业新空间,加快现代产业链有效构建和产业生态加速形成。
公共服务布局
衔接“市级中心-片区中心-基本城市组团中心-邻里中心”四级中心体系,金湾区形成覆盖不同人群需求、便捷可达、高效立体复合的多级公共服务中心。
谋划高效便捷、均衡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广覆盖、高效能。
规划期末,新增西部中心城区市级文化设施,完善“三馆一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片区级文化设施体系。
构建公平优质、均衡发展的教育事业体系。
规划期末,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分别按不少于40学位/千人、80学位/千人、40学位/千人、40学位/千人的标准进行配置。
构建优质高效、服务均等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期末,完善专科医院和基本城市组团级综合医院的建设。
综合交通格局
以金湾城市枢纽为核心、机场和港口为龙头,结合完善的多层次铁路网络和高快速路网络,总体构建形成“一心、双港、四铁、五横六纵”的区域大交通系统。
对外交通:
积极支持珠海金湾机场打造开通国际航班的复合型区域枢纽机场。
全力支持T2航站楼、第二平行滑行道和第二跑道的规划建设,战略预留新航站区和用海空间,完善机场基础设施。积极配合机场引入城际铁路、城市轨道和快速路网,提升机场集疏运体系,拓展机场服务腹地。
规划引入广珠澳高铁,向北串联珠海至广州,并以珠海中心站(鹤洲)枢纽为铁路主枢纽,支撑珠澳积极融入国家高铁网络。
规划广佛江珠城际轨道,串联金湾机场、金湾城区、斗门城区、莲洲镇和莲洲通用机场,至江门南站、对接珠三角城际铁路网络;
建成珠机城际二期,强化机场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香洲城区的衔接联动;规划预留珠斗城际,串联鹤洲、香洲城区、富山至粤西,支撑珠海向粤西辐射带动。
打造“五横六纵”的骨架路网格局。“五横”即香海大桥西延线、珠海大道、洪鹤大桥-鹤港高速-黄茅海通道、湖滨路-环岛北路西沿线、金港大桥-机场路-金海大桥。“六纵”即江珠高速、机场东路、机场北路、机场高速、高栏港快线、高栏港高速。
对内交通:
优化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五横六纵”骨干路网,与基本城市组团发展要求高度匹配,合理设置骨干道路间距、敷设方式和衔接节点,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实现15分钟上高快速路、市域60分钟全覆盖的目标。
依托机场、港口、铁路等设施,完善金湾区三级客运枢纽体系,强化交通设施一体化衔接。
规划11处综合交通枢纽,其中一级枢纽2处,实现金湾与区域高效衔接;二级枢纽2处,支撑重点组团高效联动;三级枢纽7处,锚固城市空间格局,提升片区衔接转换效率。
建设由城际铁路和轨道快线组成的轨道交通系统。利用城际轨道市区段作为市域快线,启动珠斗城际、广佛江珠城际规划建设工作,与广珠城际、珠机城际构成市域轨道环线战略廊道,满足金湾区与东部城区的快速联系需求。
规划3条轨道交通线,构建“一横两纵”的城市轨道骨架网络,结合城际轨道,实现与东部城区30分钟互达的目标。
需要金湾区详细的国土规划内容,不妨添加凤凰君微信号获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