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海的城市记忆里,有一处曾以“全国首家中外合作旅游企业”的身份闪耀全国的建筑群——石景山旅游中心。
然而,2013年停业后的荒芜,让这座承载着一代人记忆的酒店逐渐淡出视野。
近日,珠海香洲区重要会议明确提出“加力推进石景山旅游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
▲截图自@魅力香洲
这个沉睡多年的城市地标,将如何续写传奇?
石景山旅游中心,未来建设方向曝光
凤凰君第一时间咨询了石景山旅游中心的进展,相关部门也作出了回应:
石景山旅游中心项目正按保护性开发模式开展低效用地盘活相关规划研究、论证等前期工作,拱北口岸改造尚处谋划阶段。上述项目具体动工时间需根据项目研究和推进情况确定。
▲石景山大酒店(图源/文明珠海)
根据公开资料,所谓“保护性开发”,一般来说意味着项目不会简单拆除重建,而是更注重对历史建筑风貌、文化价值的保留与活化。
参考国内同类案例,如上海和平饭店改造,即是在确保整体保护恢复原貌的前提下,全方位提升客房品质与舒适度、设备功能现代化,扩建的新楼完善了作为当代高端酒店需补充的多项功能。
可以畅想,未来石景山旅游中心或将在保留核心建筑外观与特色空间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功能需求,转型为集文旅体验、高端商务、休闲消费于一体的复合空间。
辉煌过往:开创多个 “全国第一” 的时代标杆
石景山旅游中心位于香洲区景山路193号,提及它,老珠海人总能想起它当年的风光。
198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向沿海,珠海经济特区作为“试验田”,亟需一个能展现开放姿态的标杆项目。
同年,石景山旅游中心首期工程开幕典礼举行。
1981年,其正式升级为全国第一家集旅游、饮食、购物等为一体的中外合作酒店并营业,开创了国内高端旅游服务的新纪元。
彼时的珠海,尚未形成成熟的旅游产业体系,而石景山旅游中心却以超前的定位迅速打开局面。
它是中国第一家按照国际酒店业规则管理的酒店,第一家采用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管理的酒店,首年便吸引港澳游客超5万人次。
▲早期的石景山旅游中心大门(图源/文明珠海)
除了模式创新,石景山旅游中心的硬件与设计在当年也堪称 “顶配”:
酒店由主楼、湖景阁及别墅区构成,拥有客房及套房,涵盖总统套房、商务豪华套房等类型。配备御景台、丽景会等6个餐饮场所及网球场、室外泳池等设施。
▲石景山旅游中心(图源/珠海史志)
遗憾的是,创下许多辉煌记录的石景山旅游中心,于2013年停业,此后便陷入沉寂。
▲摄影:蔡建华
今年8月,公众号@言葉写真館 发布的实地照片引发关注。可以看到,如今的石景山旅游中心建筑外墙斑驳、庭院杂草丛生,长期无人打理的园区尽显荒芜。
但从留存的细节中,仍能窥见其曾经的国际化水准,中文、英文、日文引导牌清晰可辨,废弃的喷泉、豪华露天泳池轮廓完整,房间内浴缸、独立卫生间等现代化设施的框架依然存在,无声诉说着当年的繁华。
▲图源@言葉写真館
未来可期:保护性开发 “城市之心” 加持
此次香洲区将石景山旅游中心纳入重点项目推进名单,相信并非偶然。凤凰君认为,该项目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让它具备 “重生” 的巨大潜力。
石景山旅游中心地处吉大CBD,交通与配套优势显,驾车约10分钟即达九洲客运港,直达香港、深圳;紧邻石景山公园、九洲城等珠海经典文旅地标。
更为关键的是,其与正在建设的华发・珠海城市之心”仅一路之隔,无缝衔接城市新中心。
据悉,华发·珠海城市之心,总占地面积近70万㎡,包括核心区、中心区和南山区三个片区,将为城市带来中高端住宅、商业街、文化设施、绿化区和娱乐设施等配套。
▲“城市之心”核心区效果图
我们期待石景山旅游中心这座承载着改革开放精神的地标,能在 “保护性开发” 的理念下,重焕生机,进一步提升珠海作为大湾区魅力之城的吸引力。